LOADING

重新认识「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VIP精华阅读5个月前发布 NanGuo
819 0 0

今天我们对本周的内容进行了整编,一起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二、为什么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三、如何判断这件事是难且正确的
四、如何兼顾优势和难的事情

一、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正确的事”的反面是什么?

“正确的事”的反面,是“错误的事”吗?

当然不是。

没有创业者会蠢到去做一件自己认为错误的事。

“正确的事”的反面,是“简单的事”。世界上只有两种路,一种叫 the easy way, 一种叫 the right way。

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事,是轻松的、讨巧的,我们需要警惕。因为当它是 the easy way 的时候,对于长期主义者而言,它不会是 the right way。

@徐浩辰 观点

针对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徐浩辰老师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认为,难而正确的事情,就是「重要 – 紧急矩阵」(见下图)中说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重新认识「什么是难而正确的事」

公司管理上,需要处理的事情是这两类: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

在他看来,一个良好运营的企业里,不应该出现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根本就不用管。至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往往是因为一开始不紧急,被长期忽视后拖成了紧急,威胁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所以,要处理的事情只有两类: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

所以,作为创始人,最需要的能力无非三种:
1. 识别出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哪些是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2. 学会放权,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让他们去解决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3. 立即放下手头一切,去攻克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也就是我们说的「难而正确」的事情。

二、为什么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1. 趋难避易,成功率会变大

为什么“趋难避易”成功率会变大呢?

假如一件事情,预期总收益是 20 美元,投入成本仅仅只有 1 美元。你的预期盈利是多少呢?

如果没有人做的话,你的预期收益是 19 美元。

可是,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如此之大、事情如此简单,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当有 10 人同时在做时,每个人的预期收入是 2 美元,预期盈利只有 1 美元。而当有 20 人同时在做时,每个人的预期收入是 1 美元,预期盈利是 0 美元。

再然后,韭菜们也涌入了,最后会变成有 100 人在同时做,每个人的预期收入是 0.2 美元,预期盈利是 -0.8 美元。

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

没错,我又要拿我最爱的外卖CPS 举例了。这正是过去几个月中,外卖CPS 领域正在发生的故事。

2020 年,如果我们使用“保姆级教程”入局外卖CPS,大约是 4~6 月回本。如果是在 2021 年上半年入局,大约是 6~8 个月回本。而如果到了今天再入局,平均回本周期已经超过 1 年。甚至可能回不了本。

2014 年,Peter Thiel 在斯坦福大学有一场著名的演讲《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后来也被收录到他的书籍《从 0 到 1 》中。 如果嫌看英文太麻烦,我们先记住它的标题就好: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 Losers 才竞争。

如果我们仍然打算进军外卖CPS,怎么破局呢? —— 答案是做难的事、做别人以及你自己都不能轻易做到的事。

例如,有两个还不错的思路

A、跳出保姆级教程,用产品思维做差异化。

可参考我的这一篇文章 《用产品思维做外卖CPS》 https://t.zsxq.com/eAIQzF6

目前,产品思维做外卖CPS的从业者,屈指可数,不超过 10 个。竞争一下子就小了。

B、做外卖 CPS 的 SaaS 服务

嗯,如果我们选择做 SaaS 服务的话,竞争就更小了。截止 2021 年 10 月,用户量比较多的外卖CPS SaaS 系统,一共只有 5 个,各有千秋。

你的外卖CPS 公众号不赚钱?那是你的事。 美赚云商的外卖CPS SaaS 系统、芝麻小客服 SaaS 系统,它们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叫好又叫座。

这 5 个外卖CPS 的 SaaS 系统,我判断最后能赚大钱的,至少能有 3 个。成功率超过 60%。

(BTW,在这些SaaS里,我个人最看好的生财有术圈友黄海老师的云瞻。虽然它暂时还没商业化,但它的口碑最好、用户量最多、开发效率最高,后劲一定最足)。

“趋易避难”,竞争会变大 —— 就像以保姆级教程的方式入局外卖CPS 。
“趋难避易”,竞争会变小 —— 就像以提供 SaaS 服务的方式入局外卖CPS 。

挑简单的事做,越来越难;挑难的事做,越来越简单。

2.“趋难避易”,才能形成壁垒

我们继续研究 Peter Thiel 的“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这句话。

刚才提到的“以提供 SaaS 服务的方式入局外卖CPS”,成功地把竞争者从万级降低到个位数,已经很有效。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减少竞争呢?

答案就是做壁垒。

当我们做出来了壁垒,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 Winner,把“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这句话扔给 Losers 们,笑傲江湖。

生财有术项目库里有一个热门的项目 —— 跨境电商。

顾小北认为,跨境电商不是最近才火,是好几年前一直都很火了,长期看好跨境电商。 https://t.zsxq.com/uvRfEiE

跨境电商的天花板非常高,有一大票中国的平民创业者挣到了钱。在 Amazon 最新公布最强 10000 个卖家中,有 4900 家来自中国,几近一半。

大约在三年前,当我们说到“跨境电商”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做女装(尤其是女生)。毕竟中国的淘宝女装非常发达。

有趣的是,在今天的跨境电商领域,“女装”这个品类已经不再存在了。如果今天有人还想做跨境电商的女装,除非他做很垂直的 niche 比如运动内衣,否则我们基本上认为他在找死。

为什么呢?因为一家从南京起家的跨境电商平台 SHEIN (是的,很多行业外的人根本没听过),已经做成了自己的女装跨境电商的壁垒,做到了垄断地位。

SHEIN 在 2019 年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 200 亿元。在美国,它在购物类 App 榜单上是第二名,排它前面的只有 Amazon,而我们听说过的 Ebay、Wish、沃尔玛……,全在它后面。

SHEIN 形成了自己的壁垒,让别人没有办法和它竞争。

当普通人提到跨境电商的时候,一般会从 Dropship 起步,然后做贴牌,或者看到别人做什么火就做什么,赚快钱。 这些都是简单的事。

SHEIN 做了一些听上去就很难、难到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情。

例如:SHEIN 有大量的设计师团队、买手团队、大数据团队。这些团队各司其职,让 SHEIN 可以在一年之内,上新 15 万款新品,全是美国人喜欢的 INS 风。价格还压得特别低。

想和 SHEIN 竞争, 那您可能需要每年上新 150 万款 INS 风的新品,价格比 SHEIN 还便宜。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道难以跨域的壁垒。

当你做成了“壁垒”,你就可以垄断一个行业。而为了做成壁垒,你需要从难的事、别人望而却步的事情开始。

“趋难避易”,才能形成壁垒。

3.“趋难避易”,容易获得清晰的使命感,能坚持得更久

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很多创业者知道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问他“贵公司的使命是什么?”,你会发行他答不出来。

为什么他答不出来呢?因为他没有。什么能赚快钱,他就做什么。

为什么他没有呢?因为他总在寻找 the easy way。

梁宁老师说,企业的死亡,来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的破产。

主导者的战斗意志不息,他总能再募到资源,再找机会,再干一把。当你史玉柱的珠海巨人破产,他找遍所有认识的人,再拿 50 万的投资,做出了脑白金,然后东山再起。这就是一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和作战技巧的典范。

而总是寻找 easy way 的人,谈不上战斗意志。

“easy” 和 “意志” 两个词,在逻辑上就不能自洽,我们只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才会用到 “意志” 一词。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 1962 年在赖斯大学的经典演讲《我们决定登月》中说,“我们选择登上月球,并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难”。(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

只有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才能感觉到热血沸腾、感受到战斗意志。

马斯克的愿景是让人类变成太空文明和多行星物种,所以他能够在 SpaceX 数不清的爆炸事故、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中,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愿景和使命,是战斗意志的重要来源。

因此,哪怕我们只是从功利主义上希望我们的事业能够坚持得更久,我们也需要挑选难的事,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愿景,让自己的创业过程充满使命感,从而维持自己的战斗意志。

三、如何判断这件事是难且正确的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手上的事是难且正确的呢?而不是在错误的方向上,盲目坚持,掉入自我感动的陷阱呢?

私以为,没有人能够判断自己做的一定是正确的事。

我们没有办法保证自己避免走上错误的方向,只能通过学习、提升避免的概率。如果你还没有找到方向,「找方向」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认知高的大牛,也不过只是能够提高自己的一点点判断正确的概率而已。比如,普通人判断正确率是 50% ,大牛的判断正确率是 70% ,也就仅此而已了。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只能「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一个人做决定」。

如果真想要让自己感觉到心里有点谱的话,我个人的建议是「愿景驱动」。先确定一个正确(至少价值观与您符合)的大愿景,然后再选择做与这项愿景所匹配的事情。

我们知道现在阿里云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但是,当年阿里内部对“要不要做云计算”产生过极大的分歧。马云最后之所以拍板做云计算,正是因为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云计算可以把IT(信息技术)服务平民化,很小的创业公司也能享受这样的服务,它符合阿里的愿景和使命。符合愿景的事,在长期来看就是对的,值得投入。(《人生算法:用概率思维做好决策》,老喻)

当然,找使命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是需要投入精力去试,比普通的「找能赚到钱的方向」更难。过程中,需要您有极大的耐心。

拿我自己来说,我本人非常喜欢折腾,也是跌跌撞撞折腾到了三十多岁,才有一点模模糊糊的方向。 推荐一本书《The Art of Work: A Proven Path to Discovering What You Were Meant to Do》

最后,引用评论区中,@重楼 提到的 :「正确的事是方向,难是门槛」。
我们不妨再做一次同义词替换——「远大的愿景是方向,难是门槛」。
「做难而正确的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暂时简化为「做有门槛的且有符合您价值观的远大愿景的事」。

四、如何兼顾优势和难的事情

当你学会了判断,还可以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

@醒醒同学
很多人都说,要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放大优势,某个程度上来说,优势应该等于我们比别人更容易做得好的事,那么,做难的事和做自己能有优势的事,这两者的关系该如何看待呢?如何兼顾优势和难的事情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维度:从优势项目开始,最划算。
我们不妨抽象出一个数值化的例子:
假设你有 8 项技能,其中有 7 项的得分是 20 分~50 分之间,有 1 项是 60 分。这项你做到了 60 分的技能,大多数其他人只做到了 30 分。要获得成功,需要至少有一项技能做到 90 分。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这项 60 分的技能,就是你的优势。从 60 分做到 90 分,比从 20 分做到 90 分,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少。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比如你特别喜欢某一项暂时评分较低的技能,那是你的爱好或者使命),你更适合从 60 分这一项技能开始。

第二个维度:大部分事情,都是入门简单,精通很难。

就拿我们熟知的「1 万小时定理」来说。

实际上,
你可能只花 100 小时就入门了(从 0 分提升到 60 分,增幅为 60 分)。
当你花够 1000 小时后,你能成为高手(从 60 分提升到 80 分,增幅 20 分)。
当你花到了 10000 小时,你才能出类拔萃(从 80 分提升到 90 分,增幅 10 分)。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收益递减」。创业过程也是类似的。

假如有 A 技能和 B 技能, A 技能您当前有 20 分,B 技能您当前有 70 分,目标是要提升到 80 分,哪个更难呢? 就当前阶段来说,B 更难,B 每想提升 1 分、您投入的精力要更大。 然而从全局看,他们难度可能是一样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挑一件对每个人都难的事。如果这件事你有一点优势,那就再好不过了。持续投入,扩大你的优势,让这件事对别人来说越来越难,从而形成您的壁垒。

赞赏

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